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4日 来源: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阅读:46次
近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为新时期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擎画蓝图、指引方向。10月30日上午,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邀请湖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徐永健解读规划纲要。长沙市副市长彭楠,株洲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剑波,湘潭市副市长陈小山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长株潭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是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的重大区域战略,历经几十年的有效探索,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全省现代化建设和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支撑。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积极的宣传报道,为推动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凝聚了广泛共识、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下面,我就《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一、制定《规划纲要》的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湖南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对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长株潭区域对全省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的引领带动作用,我们编制了《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近年来,家毫书记、达哲省长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新时代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家毫书记主持召开长株潭一体化规划、产业、公共服务、交通一体化建设专题会,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有关工作,长株潭三市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规划对接、产业协同、服务共享、交通一体等重点工作取得实质成效。2019年,长株潭以全省14%的国土面积、22%的人口,创造了42%以上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今年10月23日,长株潭“三干”项目正式通车,一体化迈入快车道,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
新时代推动长株潭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进一步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的客观需要,也是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品质城市群,引领全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全省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湖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有利于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为全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二、《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规划纲要》是指导长株潭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明确三大战略定位、两个阶段目标和七项重点任务。
三大战略定位:将长株潭区域建设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全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依托产业、科技、金融、创新、区位交通等优势资源,以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为目标,构建世界级优势产业集群和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形成开放、包容、合作、共享的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两个阶段目标:按照“十四五”结束的2025年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2035年两个关键时间节点,提出分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长株潭区域城镇化率达到80%,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以“三干两轨四连线”为骨干支撑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轨道上的长株潭”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半小时通勤圈全面形成,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成功构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以上,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到2035年,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成为中部地区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群。
七项重点任务:一是构筑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构建“一轴一心,三带多组团”的区域新型空间结构,促进中心区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引领乡村振兴。一轴,即串联三市主城区的湘江发展轴;一心,即长株潭生态绿心;三带,即长株潭中部(京广)发展带、北部(渝长厦)发展带和南部(沪昆)发展带;多组团,即围绕核心区的宁乡、浏阳、韶山—湘乡、醴陵—攸县和茶陵—炎陵组团。二是推动产业发展协力协同。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共建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促进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筹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加快现代物流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共建区域能源基础设施,提升一体化水利设施效能,形成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体系。四是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区域生态同保共育,推进大气、水、土壤等区域环境联防共治,共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绿色低碳城市群。五是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化公共服务领域合作,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共享高品质教育医疗资源,推动文体旅游合作发展,共建高效有序社会环境,共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使一体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长株潭三市人民,并辐射带动更大的区域,惠及更多地区的人民。六是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共建全方位高层次开放平台,协同推进开放合作,合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合作。七是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着力破除制约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运行有效的合作体系,加快建设统一开放大市场,为长株潭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三、下步重点工作
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加强党对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领导,充分发挥长株潭三市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完善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领导协调机制,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二是健全规划体系。协调相关部门,组织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国土空间、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等领域一体化专项规划,编制长株潭生态绿色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形成“1+N”的规划体系。
三是研究配套政策。研究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和综合改革措施,形成规划统筹、政策配套、项目支撑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工作体系,构建横向联动、纵向协调的长效机制和强大合力。
以上简要介绍了《规划纲要》制定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一步,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湖南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穿于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全过程,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规划纲要》落地落实,为湖南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作出新的历史贡献。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丰硕成果。
谢谢大家!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长沙市的龙头带头作用,请问在引领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方面,长沙市有什么样的具体考虑和举措?
长沙市副市长彭楠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时明确指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要继续抓下去,抓出更大成效”。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必须强化省会担当,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在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发挥“头雁”作用、彰显更大作为。
突出规划落地,共绘三市新蓝图。以落实《纲要》为契机,会同株洲、湘潭立足全国战略高度和更长时间维度来谋划长株潭区域发展。注重规划承接,以规划纲要为蓝本,抓紧制定三市“十四五”推进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并研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和综合改革措施,形成有目标、有计划、能落实、能考核的工作体系。注重规划联动,按照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原则,加强三市在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的沟通衔接,构建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疏密有序的空间开发格局。注重规划落地,将规划落实到具体项目、重点工作中,三市联手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里“笼子”。同时,用跟踪调度重大产业项目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难题,推动发展蓝图落地落细。
突出协同发展,共建战略新高地。协同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湖南新的战略定位实施中当好主力军。协同推动产业发展,坚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首要位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有效整合、优势互补,合力打造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为主的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协同推动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优势,用活用好湘江沿线教育科创优质资源,推动三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共建高水平的产学研创新联盟。协同推动改革开放,深入研究、适时出台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互利共赢的投入政策、税收分享机制和征管协调政策;主动邀请株洲、湘潭积极参与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建设,全方位拓展对外合作领域。
突出功能提升,共促融合新发展。推动三市不断提高沟通协调机制的效率和效果,实现资源互补与功能融合,提高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以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为重点,推动三市各类要素在城乡双向流动,特别是加快融城小镇建设,充分利用小镇区位、交通等优势,打造公共服务示范区,促进人口向融城核心区域聚集。强化资源一体化整合,打造三市更多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探索建立三市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加强政务平台数据互联互通、电子证照互认共享,试点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户籍等服务事项管理跨域通办。着力环境一体化治理,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推进大气、水、固废处置联防共治,积极探索建立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成本分担机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湖南卫视记者提问:中国动力谷是株洲市一张名片,在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框架下,在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加强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方面,株洲下一步有什么考虑?
株洲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剑波
首先,我想与各位记者朋友们分享一个特别的感受:就是省委、省政府对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高度重视,长株潭三市市民对一体化发展的深切关注!今天,这个新闻发布会将是推进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一个崭新的开始,必将为引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持!
近年来,长株潭三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家毫书记和达哲省长的指示要求,建立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在交通、民生、产业、环境等领域推动务实合作,让三市老百姓感受到、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刚才,这位记者提的问题非常好,很切中《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动产业发展协同的发展任务,就是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极,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习总书记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三高、四新”等要求,以中国动力谷建设为核心,围绕“建设高质量世界级产业集群”目标,积极融入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大力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一是以中国动力谷建设为核心,厚植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新优势。《规划纲要》中提出长株潭共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海工装备等四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其中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以株洲为主体。第一,着力擦亮“株洲·中国动力谷”的“名片效应”。立足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动力产业国内领先地位优势,以及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良好基础,加快构建“3+5+2”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打造高新技术高地、创新资源洼地、示范发展标杆。第二,着力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世界级产业集群。近年来,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产值连续突破千亿,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闻名世界的“中国轨道交通之都”。我们将重点依托中车株机、中车株所等龙头企业,发挥研发制造和市场优势,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世界级产业集群。第三,着力打造中小航空发动机世界级产业集群。株洲是全国最大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全国唯一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直升机发动机和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生产基地、国家首批26个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之一。我们将重点依托中国航发南方公司、山河科技等龙头企业,加强国内省内产业协作,着力将中小航空发动机打造成世界级产业集群。
二是以保产业链供应链为抓手,加快形成协同创新发展新机制。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保产业链供应链,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保企业生产,稳中国制造。株洲将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坚决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着力促进三市协同创新发展。第一,发挥产业链链长机制优势。将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人才培育有机贯穿到全产业链过程,推动株洲产业链深度融入全省产业链推进体系。第二,加快形成长株潭大范围产业链共振。落实长株潭一体化重点工作推进会签署的《保产业链供链稳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围绕轨道交通、航天航空、新能源装备等优势产业链,推动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协作配套,加快构建长株潭产业链自主配套供应体系。第三,深度推进产业合作。充分利用好长株潭三市已发布的开放共享创新平台、重大联合攻关关键共性技术、相互采购工业品、示范运营新产品等产业协同“四清单”,推动三市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协作。
三是以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契机,着力培育产业集聚发展新动能。当前,全国经济进入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既是新形势,又是我们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重大机遇。我们将围绕国省部署,加强对接,扩大优势,在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中彰显株洲担当、贡献株洲力量。第一,强化战略引领。以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为重点,系统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以园区为主阵地的中国动力谷发展新格局。第二,突出项目带动。紧密对接国省“十四五”规划编制,积极争取重大项目、重大产业政策支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前后端同频共振,提升产业本地化配套水平。第三,推动数字赋能。加快实施以5G为基础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制造业企业等数字化改造,提高园区信息水平、生产效率、便捷服务。重点推进湖南移动数据中心、化录数据湖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提升数字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推出一批应用场景,把云龙大数据产业园建成湖南省的数据经济的示范园区,为产业发展赋能。第四,加大开放力度。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和长江经济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发展,推动优势资源互补和资源优化配置。力争到2025年,实现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000亿元,株洲·中国动力谷“3+5+2”产业规模达到9000亿元以上,努力把株洲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中国动力谷。
红网记者问:“三干”已经正式通车,湘潭如何利用交通一体化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更好融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湘潭市副市长陈小山
芙蓉大道和潭州大道”快速改造项目建成通车后,湘潭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城市价值和投资空间进一步提升和拓展,为湘潭实现跃迁式发展、更好融入长株潭一体化带来重大机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湘潭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三高地”和“四新”的目标,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今天发布的《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用好用活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聚焦区域联动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挖潜力,释放红利,不断推动三市合作事项走深走实,不断激发“同城化”动力活力。
一是着力将“芙蓉大道、潭州大道”打造成融城黄金大道。按照《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科学编制“芙蓉大道、潭州大道”两厢土地开发、产城融合等规划,为湘潭向北发展找准坐标,集聚要素。依托芙蓉大道打造“一轴三片”,即芙蓉大道发展轴、文创休闲片(昭山、仰天湖区域)、生态康养片(虎形山、凤形山区域)和商贸物流片(沪昆高速南侧);加强昭山示范区与长沙南部片区对接。依托潭州大道打造“二心七区”,即创新孵化中心、现代服务中心,绿心生态功能区、黄家湾融城社区、科教创新区、商业商务服务区、创新孵化区、智能制造优化提升区、九华创新孵化区、配套宜居社区;加强九华经开区与湘江新区对接,争取共享湘江新区政策。加快在融城核心区域规划若干大型商住区、产业社区,着力将长株潭融城核心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是依托“芙蓉大道、潭州大道”经济大动脉着力将九华和昭山建设成融城桥头堡。潭州大道是九华连接长沙的主干道,通车后,从九华到湘江新区只要20多分钟车程。10月23日通车至今,短短一周时间,在九华就举行了上海医疗器械展、中联配套产业园、北汽中轻卡配套、综合保税区项目四场集中签约活动。21日,我省印发《关于支持湘江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布局建设湘潭九华新片区。当前,长株潭轨道交通西环线建设稳步在推进,2023年完工后,九华将全面融进长沙的轨道系统,届时从湘潭北站到长沙山塘站,10多分钟可到。芙蓉大道通车后,从昭山管委会到长沙南站,不到30分钟车程。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昭山大道与新韶山路连通工程建设,推动昭山实现“芙蓉大道、昭山大道”双轴发展。我们将借助昭山的绿心资源和品牌,努力将昭山打杂成“两山理论实践示范基地”,让昭山成为长株潭三市的生态公园,康养乐园,休闲家园。
三是紧扣“三高地”定位,加强协同协作。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的高地”方面,湘潭将紧扣智造谷、汽车城、军工城、文创城“一谷三城”建设,进一步加强与长沙、株洲协同合作。积极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加大长株潭工业“地产品”本地化采购力度,不断提升产业链规模。利用好长沙大企业多、大项目足的优势,抓紧布局配套项目,推动企业进入三一、中联、三安光电、比亚迪等长沙龙头企业零部件采购名单。积极对接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配套产品和机电产品,与株洲联合打造轨道长株潭国家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的高地”方面,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平台,借助长株潭丰富的科教资源,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湘潭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国家能源风力发电研发(实验)中心、省先进传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的作用,与长沙、株洲联合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努力突破Wi-Fi6芯片、超高温特种电缆、海上大功率风电设备等卡脖子关键技术,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方面,与长沙、株洲抱团,落实“五个对接”(对接北上广、500强、一带一路、自贸区、湘商会)行动,做好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篇文章;充分发挥湘潭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和湘潭综保区两个重要的开放平台,做强商贸物流产业,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深入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园区作为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