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9日 来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阅读:31次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23年12月29日 08:08 【字体: 大 中 小】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伟锋 张尚武
孟姣燕 谢卓芳 黄利飞
岁末回眸,湖南经济大船劈波斩浪,奋楫前行,一幕幕场景令人难忘。
这一年,全省上下只争朝夕,各条战线争创佳绩。全省粮食又获丰收,工厂数字化升级喜见成效,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外贸“新三样”扬帆远航。
这一年,湖南经济尽管“数有波动”,大趋势依然保持“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从一季度4.1%到上半年3.6%,再到前三季度4.0%,GDP同比增速走出了一条波动曲线,透出十足韧性,彰显坚韧本色。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湖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打好打赢“发展六仗”,深入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调研,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迈出坚实步伐。
“从目前看,湖南四季度继续保持了良好势头。”省统计局专家称,“乘风、破浪、向前”——2023年的“湖南答卷”可圈可点。
稳扎稳打,“基本盘”筑得更牢
后疫情时代的恢复,注定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
顶住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压力,省委、省政府未雨绸缪、沉着应对、精准施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打好打赢“发展六仗”。
“2023年稳经济,关键在扩内需。”年初,全省上下即形成共识。
项目建设稳投资。从年头的115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到年末的湘江科学城项目开工建设,省委书记沈晓明,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均亲自谋划、出席开工仪式加油鼓劲。
稳增长20条、促消费20条、文旅振兴20条,以及工业领域18项支持措施、防风险20条、民营经济发展30条……系列举措高频推出,稳扎稳打扩内需,把“基本盘”筑得更牢。
文旅搭台促消费。力推“五张名片”,发放文旅消费券,举办文旅节(会展)。沈晓明在郴州召开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会上强调,要把旅游这把火烧得更旺一些。
消费重现活力。前10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收入、限额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5.4%、62.29%、12.2%和12.3%。
年终岁末,长沙夜市人头攒动、商场和餐馆人气旺盛,郴州东江湖民宿预定火爆,张家界、南岳各大景区迎来赏雪“打卡”游客。
投资企稳回升。全省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持续发挥关键作用,工作专班“烹制”经济“硬菜”。前11月,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重大建设项目投资增长4.6%,其中亿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增长5.2%。
一批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吉利新能源汽车基地、涟钢冷轧硅钢项目一期等产业项目投产。眼下,“宁电入湘”工程、莽山水库、平江抽水蓄能等大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火热,全力冲刺年度目标。
扩内需的同时,湖南支持外贸企业“走出去”,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外贸扩容提质,实现“三驾马车”齐驱。
前11月,全省进出口总值5616亿元,其中,进口较上年同期增长15.4%。工程机械海外热销,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合计出口63亿元,同比增长35.4%。
船来船往,城陵矶港集装箱繁忙起吊。继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首破100万标箱,今年有望突破120万标箱,城陵矶港坐稳“百万标箱枢纽大港”。
高铁飞驰,怀化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前10月,怀化国际陆港面向东盟开行班列358列,同比增长190%,湖南与东盟越来越近。
省统计局专家表示,随着下半年经济持续恢复,全省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向好,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增强。
电力“满格”!平江电厂、华容电厂、五强溪扩机工程等项目投运,全省电力供应平稳,成功经受住了夏季电力4165万千瓦历史最大负荷考验,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电力支撑。
饭碗端牢!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粮食总产量613.6亿斤,连续第4年超600亿斤;全省生猪产能保持稳定,前三季度生猪出栏4621万头,居全国第二位。粮猪安天下,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压舱石”。
风控有效!今年以来,全省物价总体平稳,“保交楼”交付率排名全国前列,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预期目标,各种风险隐患防控有力有效,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总体向前。
向“新”而行,新质生产力奔涌
“3、2、1,点火!”
12月9日07时39分,两颗“湖南造”卫星搭载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标志着我省在卫星领域又有新突破。
沿着两颗卫星的“轨迹”,洞见湖南新质生产力奔涌。
今年来,应对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省委、省政府出台指导意见,明确“4×4”主攻方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调结构、壮链群,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产业发展。
湖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未来长板”加快形成——
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首台远程超级VAN在湘潭下线、广汽埃安长沙分公司建设项目全面开工……湖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前10个月,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66.13万辆,同比增长78.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4.3个百分点。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逻辑芯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产品产量一直保持30%以上的高增速。
“湖南创造”积蓄发展新势能——
湖南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科技研发投入只增不减,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创造出多个全国、世界之“最”。
今年,“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3项,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下一代信息网络创新型产业集群新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前10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12.8%,比前三季度再提高;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超50%。涌现了镉低积累水稻、世界首台可变径斜井岩石隧道挖掘机等国际领先技术成果。牵头组建1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蹄疾步稳。
“湖南智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在资兴湘煤集团周源山煤矿,利用5G+工业互联网,工作人员在矿井外即可完成高难度、高精度操作,工效提高,采矿更安全。
在宁乡经开区,楚天科技新上智能生产线,密密麻麻排列的小药瓶飞快经过检测箱,在工业级高清镜头下,人肉眼不能瞧见的细小玻璃屑、小色块、纤维毛发、包装材料等外观缺陷“无处遁形”。
如今,这样的智造场景在三湘大地越来越多。今年3月,湖南启动“智赋万企”行动,以建设智能工位、智能制造产线(车间)、智能制造企业为着力点,让千行百业“数字化”前行。
“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数字化转型之路。如中联重科打造中科云谷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上下游中小企业共享数据,带动链上中小企业协同智能化升级。
根据省工信厅数据,前11月,湖南新推动逾10.7万家企业上云,新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13家,新建智能制造企业724家。
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数字化助推产业升级转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热情相拥,助推新质生产力奔涌,壮大发展新动能。
自信从容,越是艰难越向前
外部形势复杂,外需放缓,内需亦露疲态,湖南经济在疫情之后的复苏步履维艰。
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
4月28日,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姿态,理性判断、辩证分析经济形势,既要直面挑战又要把握机遇,下大力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难题。
瞄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一揽子”扶持政策纷至沓来。困难越大,越要让每一条政策都精准落地,发挥最大效能。
省里出台“民营经济发展30条”提出,强化金融支撑。今年10月,湖南省企业流水征信平台上线,赋能广大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
湖南鼎创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往从银行贷款,均需用房产或其他产权抵押。此次申请在征信平台上线的“流水贷”产品,公司法人刘国华只在线上提交了个人和企业基本信息,几分钟即完成风险评估,获得200万元贷款。
外部风险挑战越大,越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打破制约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只需在“智税云厅”上轻轻一点,便能网上连线“远程辅导专席”,实现税费业务处理“屏对屏”,退税减税审核“一对一”。办税企业频频点赞:“税费服务越来越数字化、智慧化、便利化。”
湖南将优化营商环境视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按照省政府部署的“打好优化发展环境持久战”,今年以来,全省着力推动75项年度重点任务落实。
全省开展的“三送三解三优”行动共收集企业问题9330个、帮助解决8000多个;“一码一网一平台”(营商码、优化营商环境网、优化营商环境一体化平台)三位一体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系统,长效常态为企纾困解难;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一网通办”事项超1.2万项。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活动中,我省和长沙市继续领先全国,均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下行压力愈大,愈要培育更多“增长极”。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的经济引擎,眼下正着力构建错位发展、特色明显、相互配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支撑湖南经济蛋糕做大做强。
谋定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创新谷”长沙展现了敢为人先的魄力和担当。9月1日,在长沙举行的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上,40个重大项目现场集中揭牌、签约或开工。
“动力谷”株洲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以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陶瓷等产业抢占高端市场。
湘潭实施八大工程,构建起以自创区湘潭智造谷“两核六园”为创新承载主阵地,以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为引擎的全域创新格局。
放眼全省,“一核两幅三带四区”各尽所能、各展其长,区域板块联动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多个经济重要“增长极”,正拔节生长。
衡阳、岳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建设,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成功获批,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质增速,区域、城市间的对接更加紧密,湖南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温暖民生,提升百姓获得感
“人力资源超市”上线运营,为促进就业搭建平台;
100所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全面开工,可新增加学位6万多个;
农村公路提质改造5695公里,农村“三路”“两网”建设不断提速……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湖南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政绩,打好重点民生保障仗,打造一些标志性的民生工程。
今年来,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保障和改善好民生”。全省把打好重点民生保障仗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一仗,成立工作专班,兑现每一项“民生清单”,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来,各地主要抓住重点群体,大力推进以乡情为纽带的返乡创业,依靠创业带动就业,全省新增城镇就业74.35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永州把“湘商回归”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大力优化营商环境,52家市县级异地永州商会全部挂牌成立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联络站,新发展创业园区(基地)118个,新增就业岗位近2万个。
搭平台、架桥梁、促就业。11月18日,湖南“人社超市”正式上线运营。目前已发布招聘会492场,4.23万家企业提供30.79万个招聘岗位。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省政府将“徐特立项目”建设列入十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首,两年内支持100所县域普通高中开展标准化建设。
12月8日,祁东县育贤中学特立教学楼、靖州县第一中学特立体艺馆等7个“徐特立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全省100所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可增加学位60480个。
针对百姓看病难,打造群众满意的“暖心医保”。
“我出院刚到家,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就打卡到账了。”近日,湘阴县新泉镇青龙桥村的张女士对县医保局的暖心服务感激不尽。
年初,省委、省政府把农村适龄及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100万人、推行异地就医结算与基层医保代办服务列入重点民生实事,增进百姓福祉,托起“稳稳的幸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连续7年,湖南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前11月,全省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6%,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1%、分别居中部第一位、第二位。
今年来,在财政收入偏紧的情况下,全省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确保民生支出占比达70%以上。
民生底线兜得更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全省城市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月657元,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年5849元。
基础设施提质改造。2000个列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城镇老旧小区全部完成改造,全省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5695公里。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对脱贫县和重点帮扶县的资金投入持续增长,产业和就业帮扶力度持续加大,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8个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成农村户厕12.3万户,整改率近90%。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当前,“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